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散文精选 >> 经典散文 >> 内容

悠悠素菊

时间:2015-10-3 0:10:00 点击:

  核心提示: 如水秋夜,于轩窗下静坐,煮一盏清茶,在岁月的深处聆听光阴流淌的声音。窗外雨潺潺,是一场秋雨一场凉的萧索,一缕疏菊的幽香合着清风的呢喃轻轻的拂过,吹醒了心底许多曾经遗忘了的往事。岁月荏苒,此刻就这样漫...

如水秋夜,于轩窗下静坐,煮一盏清茶,在岁月的深处聆听光阴流淌的声音。窗外雨潺潺,是一场秋雨一场凉的萧索,一缕疏菊的幽香合着清风的呢喃轻轻的拂过,吹醒了心底许多曾经遗忘了的往事。岁月荏苒,此刻就这样漫不经心,听窗外的雨敲打着窗棂,看路边的菊在风雨里挺立,喝手中的茶,直到淡然的无味。人生竟是可以这样的淡泊,只要一点点宁静,一点点慈悲,在深沉暮色的暗淡光影里,不改旧时颜色,不忘华美初心,在一曲清凉的丝竹清音里,看乱云飞渡,归鸟迷途。

记忆中的菊花,总是恬淡素净,疏离尘世的。秋日,本是万木凋零的萧索季节,可菊却独独选择了在这样的季节里开放,那霜降的清秋,风气的午后,迎风傲然的菊竟是那样的遗世独立,不染尘埃。她的生命,为这万物沉寂的秋日人间平添了几分生命独有的色彩。

菊花似一位看透岁月沧桑的老者,她伫立在光阴的长河里,远离了浮华的喧嚣,而选择了清醒通透的宁静。时光流转,云水千年,在那历史的风沙中,菊花一如既往地守候,她走过姹紫嫣红的春天,走过繁花似锦的夏日,选择了落叶萧萧的秋日。当过往的喧嚣已成岑寂,当繁盛的往昔只是过往,唯有那株素菊,依旧在黄昏的篱院,或者叶落的小径,安静的生长,她一如既往的淡定平和,安然自若,不问聚散,亦无悲喜。

一瓣素蕊,两片心香,几段故事,她从不与人诉说过往,亦不曾为谁做过停留,只在简约娴静的光阴里,看来往的过客,用红尘往事,在心头缠绕。她虽不会为谁心生牵念,但是千百年来,多少的文人墨客却将她引为了知己,为她倾注深情,开始只要一粥一饭,一山一水,一树一菊花的生活。他们亦是用了手中的笔,为菊花写下了万代风华的词章,他们在菊花里放逐理想,在词中徜徉人生,那几株菊花,或许不够美丽,也不够高贵,却是简单质朴,素洁清香,足以让他们在其中打捞一个深沉如海的昨日遗梦。

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

问君何能尔?心远地自偏。

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

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

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

---------东晋 陶渊明 《饮酒》

说到菊花,自是少不了五柳先生。世间之人,最钟情于菊花的,莫过于他了。一句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”将多少人的情思牵引到了那东篱山边,草木深处的人间盛境。陶潜先生居住在烟火俗世的热闹凡尘,却丝毫感受不到车马的喧嚣,问他为何能如此,他说只要心志高远,选择宁静,不与俗世喧嚣为伍,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。他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,悠然间,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,也许这世间,只有菊花才是他心灵的归宿,只有南山才是他梦中的桃源。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,有飞鸟,结着伴儿归来,还有人,在风中,将菊花守候。

那是南山菊花开的最好的一年,人舍弃了仕途,决心归隐田园,在如菊的恬淡岁月里,饮酒耕犁,醉心写作。兴起之时,抚琴吟唱,一缕菊花香,一盏菊花酒,几首菊花,就延伸成为人心底最初,最纯真的守候。他乘月而归,醉倒在菊花丛中,伸手,掬一揽明月,洒下人间片片清辉,让这如水的月光,在这东篱的菊花丛里肆意的流淌,此间的真意,真实欲辩忘言。

心向往之,方可心静。他选择了饮酒东篱,追寻桃源,将心中的苦恼和人生的失意与彷徨化作了清茶与丽酒,几盏下腹,便再无苦闷与惆怅。人生苦短,你我又何必自我束缚,追寻内心,随心随性,方得安宁,方得始终。

玉壶买春,赏雨茆屋。

坐中佳士,左右修竹。

白云初晴,幽鸟相逐。

眠琴绿阴,上有飞瀑。

落花无言,人淡如菊。

书之岁华,其曰可读。

---------唐 司空图 《典雅》

春日里,百花吐芳,是一片姹紫嫣红的艳丽。雅人客在这样的宜人季节里,沽酒而酌,醉里不知乾坤宽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他们所高坐的茅屋两旁几丛修竹随风婆娑,掩映之下,斑驳的竹影更平添了茅屋的清雅。高朋与雅士相伴而坐,鸿儒谈笑,道古论今,共赏着屋外的绵绵细雨和着直插云霄的修竹。这般的境界,我想在任何人的心中,都是可以酿造成一段典雅的风景吧。

或值雨过初晴,白云浮空,幽鸟相逐,山谷清幽空旷,清泉随意流溢,百丈飞瀑如银河泻天,滔滔不绝。在苍松绿竹之荫,隐者高士妙手操琴,悠悠然弹罢高山流水一曲,眠琴于膝上,饮茶于竹林,丝竹的清音缭绕而未绝,飞瀑的妙音与琴声的天籁相将而共远。在这清幽冷傲的山水之间,经过一场风雨的洗礼,百花渐渐凋残,默默地飘零而下,离开枝头,无言地在地面或水面溅落,这样不声不响地静穆更是独显一份清幽寂静。

高人雅士,就在这清幽典雅的人间盛境中忘怀俗世的得失荣辱,倘佯于自然的山水风物,淡泊以明志,宁静以致远,骋胸而逸怀,犹如秋日菊花的孤芳自赏。岁华如流,光阴逝水,多少次午夜梦回,多少次游园惊梦,昨日早已物是人非,粗瓷暗淡了时光,窗檐结下了时光的尘网,弦琴落满了岁月的尘埃,唯有那一株瘦菊,收存着古人典雅淡然的情怀,穿越云水千年,在今生抵达。她淡看荣辱,笑看繁华,处世淡然,待人平和宁静,安然于时光的彼岸,不问过往,不诉离殇,在清清浅浅的岁月里,流淌着千年不变的典雅。

秋丛绕舍似陶家,遍绕篱边日渐斜。

不是花中偏爱菊,此花开尽更无花。

--------------唐 元稹 《菊花》

东晋大人陶潜写了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名句,他对菊花的爱,自古至今,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,而菊花也因了陶潜先生的情怀逐渐成了超凡脱俗,不与世耽的隐逸者的象征。宋人周敦颐曾感慨说:“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”,其实,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,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,中唐人元稹的七绝《菊花》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。

人对菊花由衷喜爱,当年亲手载种的菊如今已经开的开得灿烂,一簇簇、一丛丛,遍布屋舍四周,他沿着竹篱,忘情地欣赏这些秋日里明媚的菊花,不觉日已西斜。这绕舍而生的菊花竟是这样的幽雅,清新恬淡,恍惚之间,好像看到了陶潜先生在菊花丛中淡然微笑,他站在秋日的风中,清瘦,孤傲,他飘飞的衣袂是多少人梦中期待的花开,他眼中的决然是千年不变的执着。

人的爱菊之情,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。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,赏花吟,而乐不思返,如果对菊花没有入骨的热爱,怕是生不出这般的情深。人也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,时至深秋,百花尽谢,万木凋零,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,处孤寂而淡然,无论世事人情如何,他依旧不改情怀,不移本色,为清冷萧索的秋日人间平添了盎然的生机。

人取陶的意境,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,娓娓道来自己对菊花的热爱,让我们看到人在秋日黄昏里倚篱赏菊,醉倒花前的快意。若是深陷红尘,无法决然转身离去之人,遇见这般的风景,怕是足以淡然心性,携一剪流云,带几卷淡泊,出离喧嚣,只在菊花丛里,赏花开花落,看云卷云舒,任凭韶光流逝,他只在这最深的红尘里与秋日菊花为伴,相守一生。

花开不并百花丛,独立疏篱趣未穷。

宁可枝头抱香死,何曾吹落北风中。

----------宋 郑思肖《寒菊》

百花都在春光明媚的时节里盛开,唯有菊,在秋日里绽放芳华,从不与百花为伍。人间万木凋零的时候,她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,与凌厉的风霜做斗争,却不与百花争妍斗艳,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,绝不会被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!

“花开不并百花丛,独立疏篱趣未穷”这两句,写尽了人们对菊花的共识,菊花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,是不染尘埃的隐者,是不慕繁华的高洁志士。菊花的傲世独立,旷古情操,亦是人的风骨与性情。人以傲骨凌霜,孤傲绝俗的菊花自比,表示自己坚守高尚的节操和爱国的志向,宁死也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。“宁可枝头抱香死,何曾吹落北风中。”这是菊花的铮铮傲骨,亦是人郑思肖独特的感悟,是他不屈不移、忠于故国的誓言。

这首是写菊花,又何尝不是在写人生呢。菊花是人郑思肖民族气节的写照,也是对他坚毅不屈人格的歌颂。菊花孤傲、清高、坚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便是人自己如菊的情怀。

生而为人,我们当如菊花,无论身处怎样的境地,都要拾起一身的傲骨,不怕寒风相摧,不向霜雪低头,只为自己,为人生,搏一个横刀跃马,哪怕生命稍纵即逝,哪怕转瞬一切都烟消云散,也要无悔自己的付出。

无赖魔昏晓侵,绕篱欹石自沉音。

毫端蕴秀临霜写,口齿噙香对月吟。

满纸自怜题素怨,片言谁解诉秋心?

一从陶令评章后,千古高风说到今。

----------清 曹雪芹《咏菊》

菊花和梅花一样,历代被作为高洁人品和情操的某种象征,历史文化的积淀,使人们对自然山水和花草树木涂上了浓重的人文色彩,人们总是借草木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。

就连十年一梦的曹雪芹亦是深深的爱着菊花,在红楼里,他用一支妙笔塑造了林黛玉这一形象,又借用潇湘妃子的才情不惜笔墨的吟咏菊花。红楼梦里第三十八回林潇湘夺魁菊花,在那场咏菊花的会上,共有十二首菊花,想来曹雪芹亦是爱极了菊花,“满纸自怜题素怨,片言谁解诉秋心?”我想,曹雪芹不被世人理解的苦闷情愫亦是只有菊花懂得,所以他才塑造了一个清高孤傲,冰清玉洁的林黛玉,并借黛玉之手写下自己对菊花高风亮节,伟岸不屈的赞赏以及自己超然若脱的理想人格。那一句“孤高傲世携谁隐,一样花开为底迟?”真实将菊花问道无言。

细细数来,十二首咏菊的竟有五首与陶渊明有关,“一从陶令评章后,千古高风说到今。”想来,曹雪芹亦是借了菊花来表露对五柳先生的倾慕与崇敬,仕途失意,家道中落的曹公亦是想要与五柳先生一般,归隐南山,漫步田园,东篱采菊,和菊花朝夕相伴,做知己友人,任红尘翻滚而过,俗世与他,再无瓜葛。

“强欲登高去,无人送酒来。遥怜故园菊,应傍战场开。”菊花开在深秋,在重九之日最能惹起相思,人白居易在九月九日重阳佳节勉强登上高处向家乡的方向远眺,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,没有谁能送酒来。他心情沉重地遥望故乡长安,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。在这容易惹起相思节日里,独在异乡的游子也只有共同遥望这迎风盛开的菊花,遥寄一曲相思,聊以慰藉吧。古人在重九之日亦是不仅仅登高饮酒,望乡抒怀,他们也采菊簪于发际,杜牧有云:“江涵秋影雁初飞,与客携壶上翠微。尘世难逢开口笑,菊花须插满头归。”人登高极目远眺,眼前秋水长天的景色让他欣喜,欣喜之余便折来菊花,插于发髻,增添乐趣。无论是在凡尘俗世的生活里,还是在隐者云集的寂静山林里,菊花都成了不可缺少的草木,不可改变的风景。

人生百年,匆匆一瞬,多少人,都是过客,陪伴着你我走过一程山水,穿越一段时光便分道扬镳,下落不明,此后任你山河踏遍都再也寻觅不到踪迹。走过红尘阡陌,品过浮世清欢,才明白,原来很多人都只是看过便忘的风景,人生不过一场萍聚,没有人会为了注定的离散始终如一的停留。而草木,不论卑贱,不管结果,亦不问离散,会一直轮回在人间守候。人心寡淡嬗变,聚散无常,在世俗烟火里,若是没有值得倾心托付之人,莫如与这菊花结缘一生,她虽然无言以对,却可以常伴左右;她虽无法给你风华绝代的过往,却可以与你在最深的红尘里相守;她虽没有锦绣华服,荣华富贵,却可以给你一身的铮铮铁骨,让你历经风霜,依旧灿烂如阳,在枝头清笑。当你云海漂泊,离群孤索,她便一生相随,不弃不离;当你青丝染雪,容颜苍老,她也一如既往,淡淡相陪----------

人生在世,如镜花水月,今朝繁花似锦,姹紫嫣红,或许明日就会梦成幻影,往事成空,与其追忆叹息,回首前尘时倚栏惆怅,不如放下繁盛的过往,择一个风气的深秋,归去,在东篱山下,采一束菊花,酿一壶美酒,写几行小篆,做一回陶潜,长醉菊花丛,悠然在南山。

月下素菊,清香遗世。与菊相约,饮酒赋,隐姓埋名,江湖两忘。

作者:梅清欢 来源:原创
相关文章
  • 没有相关文章
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
发表我的评论
  • 大名:
  • 内容:
  • 写散文网(www.xiesanwen.com) ©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官方Q群417097576 站长QQ:591940392 粤ICP备15022419号-2
  • Powered by 写散文网! V4.0.6